咨询电话:158-8473-0808
您的位置:首页产业报告景市镇关于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简报

联系我们 / CONTACT

咨询热线

15884730808

  • 手机:15884730808
  • 邮箱:DCWM112233@163.com
  • 地址:达州市达川区草街子二组23号

景市镇关于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简报

2024-12-18

为加快我镇乡村产业发展,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并起到产业振兴的示范效应,根据区委、区政府产业发展相关精神,景市镇党委、政府制定了《关于2021年乌梅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》:主要是依托乌梅产业园区,围绕乌梅山至真佛山旅游专线新发展乌梅产业6460亩。

为加快我镇乡村产业发展,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并起到产业振兴的示范效应,根据区委、区政府产业发展相关精神,景市镇党委、政府制定了《关于2021年乌梅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》:主要是依托乌梅产业园区,围绕乌梅山至真佛山旅游专线新发展乌梅产业6460亩。经过一年多的实施,现成效明显,为了解项目实施质量和实施效果,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项目实施后评估工作。现将评估情况总结如下:


一、项目实施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

为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后评估工作,我镇专门成立了由农业及乡村振兴分管领导、乡村振兴办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评估工作小组,对项目实施后工作进行了评估。

2021年以来,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

(一)召开意见沟通会。涉及2021年乌梅产业发展任务的村多次召开村社干部和群众会议,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,充分听取多方面意见。通过沟通互动,群众都认可了乡村要想兴,产业必振兴,也看到了乌梅山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。

(二)入户走访,召开院坝会。为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,充分了解老百姓对发展乌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,我镇各村多次召开院坝会和入户走访,宣传乌梅产业发展政策。至2021年底,整个评估工作组对项目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,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以来所取得的工作成效,明确了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内容。在此基础上,形成了评估报告。 


二、项目的实施效果

通过项目实施以来的情况分析,并结合调查结果和讨论会情况,景市镇一致认为:景市镇,依托乌梅产业园区,围绕乌梅山至真佛山旅游专线,新发展乌梅产业6460亩,从内容来讲不仅符合上级有关方针和政策,而且适合景市镇地理、区位和实际;项目内容与区级政策和规定相吻合,是对景市镇乌梅产业发展的具体表征和细化补充,体现了景市镇党委、政府对乌梅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。从实施的效果来看,项目顺应我区擦亮中国乌梅之.乡名片,改变我镇产业相对落后的现状,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。

(一)项目的合法性。2014年以来,景市镇在做出重大决策时,主要根据《加快乌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《达川区万亩乌梅现代产业园建设规划(2014-2020年)》和《中国达川梅博园景观设计方案》等政策性文件精神,同时,项目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,在内容和可操作层面上作了必要的补充和细化。

(二)项目的合理性。景市镇依托乌梅产业园区,围绕乌梅山至真佛山旅游专线,新发展乌梅产业6460亩,其建设目标是擦亮中国乌梅之.乡名片、助力达川区打造乌梅现代农业园区。

(三)项目可操作性。景市镇乌梅产业运用“农户专合社”模式,专合社在乌梅种植、管护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,并采取“市场价保底.价”收购,保障农户基本利益。同时,科学运用上级战略协定,力邀农业专家莅临指导,就乌梅良种选育、育苗和丰产栽培技术开展联合攻关,推进乌梅产业科学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,促进配套链条有效延伸。

1.经济效益。项目实施后,因为平整土地、作厢起垄、栽植乌梅等,丰富了本村产业,乌梅投产后可实现年增加收入56万元,因降低采摘难度生产成本下降,该项目建成后,将进一步改善达州市达川区景市镇文家场村的产业结构,增加农民收入,对乡村振兴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,推动达川区乌梅产业高标准发展,为乌梅产业的良性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,项目的实施将带动达州市达川区乌梅高标准快速发展,为巩固脱贫致富,农民经济不断增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,该项目的实施将增加本村、社及周边村社劳动力务工收入,为巩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辉煌成果,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。

2.生态效益。项目是种植,在生产过程中,由于施用有机肥,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升,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,还将改善和促进项目地生态环境。乌梅集药用、食用、观赏于一体的名贵植物,项目建成实施后将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和人居环境。

3.社会效益。通过标准化种植、科学化管理、林下套作等技术示范以及对当地农户的引导,可促进当地乌梅产业的发展,间接带动农户发展乌梅种植积极性。


三、评估建议

上述评估分析表明:项目不仅与上级的有关政策和要求一致,而且也符合我镇的实际。同时,为更好地提高我镇产业效能,我们对项目实施后遇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提出如下建议:

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。结合实际,整合资金,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,设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。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业主发展,业主为企业提供产品,企业为业主提供资金保障。

二是落实政策保障。制定出台乌梅产业发展政策,将乌梅产业纳入国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,进一步规范乌梅产业发展政策体系。对产业大户、业主、企业及乌梅专业合作社采取优惠政策。

三是完善配套设施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保障苗木、果品运输便捷,修建林间小道,引导林农在乌梅林附近开设农家乐及休闲娱乐场所。

四是创新机制体制。不断提升林业工作人员技术水平,加强业务骨干培训力度,培育出一批土生土长的科技人才,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,积极开展科技创新,不断研发适合我国乌梅产业发展的新路子。大力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,支持林农组建自己的乌梅协会,鼓励发展龙头企业。采取“专业组织基地农户”“业主(大户)基地”“龙头企业基地农户”等多种模式发展,让企业带动农户,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。逐步建立“互联网乌梅产业”发展模式,将产品和优良品种通过网络进行推广。

五是拓宽市场渠道。在市场与品牌上,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宣传,雇请专业人士开展一系列的营销战略。投资兴建乌梅批发和交易专业市场,鼓励销售大户到外地闯市场,同时要为他们创造条件,优化环境,为他们打开销路保驾护航。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分享至: 微信
新浪微博QQ空间
上一篇
下一篇

景市镇关于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简报

日期:2024-12-18

为加快我镇乡村产业发展,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并起到产业振兴的示范效应,根据区委、区政府产业发展相关精神,景市镇党委、政府制定了《关于2021年乌梅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》:主要是依托乌梅产业园区,围绕乌梅山至真佛山旅游专线新发展乌梅产业6460亩。

为加快我镇乡村产业发展,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并起到产业振兴的示范效应,根据区委、区政府产业发展相关精神,景市镇党委、政府制定了《关于2021年乌梅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》:主要是依托乌梅产业园区,围绕乌梅山至真佛山旅游专线新发展乌梅产业6460亩。经过一年多的实施,现成效明显,为了解项目实施质量和实施效果,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项目实施后评估工作。现将评估情况总结如下:


一、项目实施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

为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后评估工作,我镇专门成立了由农业及乡村振兴分管领导、乡村振兴办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评估工作小组,对项目实施后工作进行了评估。

2021年以来,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

(一)召开意见沟通会。涉及2021年乌梅产业发展任务的村多次召开村社干部和群众会议,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,充分听取多方面意见。通过沟通互动,群众都认可了乡村要想兴,产业必振兴,也看到了乌梅山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。

(二)入户走访,召开院坝会。为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,充分了解老百姓对发展乌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,我镇各村多次召开院坝会和入户走访,宣传乌梅产业发展政策。至2021年底,整个评估工作组对项目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,充分肯定了项目实施以来所取得的工作成效,明确了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内容。在此基础上,形成了评估报告。 


二、项目的实施效果

通过项目实施以来的情况分析,并结合调查结果和讨论会情况,景市镇一致认为:景市镇,依托乌梅产业园区,围绕乌梅山至真佛山旅游专线,新发展乌梅产业6460亩,从内容来讲不仅符合上级有关方针和政策,而且适合景市镇地理、区位和实际;项目内容与区级政策和规定相吻合,是对景市镇乌梅产业发展的具体表征和细化补充,体现了景市镇党委、政府对乌梅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。从实施的效果来看,项目顺应我区擦亮中国乌梅之.乡名片,改变我镇产业相对落后的现状,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。

(一)项目的合法性。2014年以来,景市镇在做出重大决策时,主要根据《加快乌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《达川区万亩乌梅现代产业园建设规划(2014-2020年)》和《中国达川梅博园景观设计方案》等政策性文件精神,同时,项目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,在内容和可操作层面上作了必要的补充和细化。

(二)项目的合理性。景市镇依托乌梅产业园区,围绕乌梅山至真佛山旅游专线,新发展乌梅产业6460亩,其建设目标是擦亮中国乌梅之.乡名片、助力达川区打造乌梅现代农业园区。

(三)项目可操作性。景市镇乌梅产业运用“农户专合社”模式,专合社在乌梅种植、管护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,并采取“市场价保底.价”收购,保障农户基本利益。同时,科学运用上级战略协定,力邀农业专家莅临指导,就乌梅良种选育、育苗和丰产栽培技术开展联合攻关,推进乌梅产业科学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,促进配套链条有效延伸。

1.经济效益。项目实施后,因为平整土地、作厢起垄、栽植乌梅等,丰富了本村产业,乌梅投产后可实现年增加收入56万元,因降低采摘难度生产成本下降,该项目建成后,将进一步改善达州市达川区景市镇文家场村的产业结构,增加农民收入,对乡村振兴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,推动达川区乌梅产业高标准发展,为乌梅产业的良性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,项目的实施将带动达州市达川区乌梅高标准快速发展,为巩固脱贫致富,农民经济不断增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,该项目的实施将增加本村、社及周边村社劳动力务工收入,为巩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辉煌成果,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。

2.生态效益。项目是种植,在生产过程中,由于施用有机肥,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升,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,还将改善和促进项目地生态环境。乌梅集药用、食用、观赏于一体的名贵植物,项目建成实施后将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和人居环境。

3.社会效益。通过标准化种植、科学化管理、林下套作等技术示范以及对当地农户的引导,可促进当地乌梅产业的发展,间接带动农户发展乌梅种植积极性。


三、评估建议

上述评估分析表明:项目不仅与上级的有关政策和要求一致,而且也符合我镇的实际。同时,为更好地提高我镇产业效能,我们对项目实施后遇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提出如下建议:

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。结合实际,整合资金,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,设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。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业主发展,业主为企业提供产品,企业为业主提供资金保障。

二是落实政策保障。制定出台乌梅产业发展政策,将乌梅产业纳入国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,进一步规范乌梅产业发展政策体系。对产业大户、业主、企业及乌梅专业合作社采取优惠政策。

三是完善配套设施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保障苗木、果品运输便捷,修建林间小道,引导林农在乌梅林附近开设农家乐及休闲娱乐场所。

四是创新机制体制。不断提升林业工作人员技术水平,加强业务骨干培训力度,培育出一批土生土长的科技人才,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,积极开展科技创新,不断研发适合我国乌梅产业发展的新路子。大力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,支持林农组建自己的乌梅协会,鼓励发展龙头企业。采取“专业组织基地农户”“业主(大户)基地”“龙头企业基地农户”等多种模式发展,让企业带动农户,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。逐步建立“互联网乌梅产业”发展模式,将产品和优良品种通过网络进行推广。

五是拓宽市场渠道。在市场与品牌上,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宣传,雇请专业人士开展一系列的营销战略。投资兴建乌梅批发和交易专业市场,鼓励销售大户到外地闯市场,同时要为他们创造条件,优化环境,为他们打开销路保驾护航。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