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/ CONTACT


15884730808
- 手机:15884730808
- 邮箱:DCWM112233@163.com
- 地址:达州市达川区草街子二组23号
2023年前三季度达川区农业生产形势分析
今年以来,达川区深入贯彻落实领导的重要指示和一号文件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“米袋子”“肉篮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园子”“四子”同心工程,全区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向好。
今年以来,达川区深入贯彻落实领导的重要指示和一号文件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“米袋子”“肉篮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园子”“四子”同心工程,全区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向好。
一、农村经济总体情况。
前3季度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2.2亿元,增速4.2%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,受天气影响较小,各行业平稳发展,经济作物喜获丰收。
二、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。
(一)粮食生产提质增效。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.8万亩,预计总产41.9万吨,分别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02.6%、104.2%(其中:大春播面85.6万亩,产量38万吨,小春播面16.2万亩,产量3.9万吨)。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达41.7万亩、23.7万亩、7.15万亩(含玉豆复合种植3.8万亩),预计产量达20.89万吨、10.78万吨、0.9万吨,同比增长0.4%、3.6%、0.2%,预计秋粮总产增幅在3.5%-5%之间。
(二)经济作物强劲发力。聚焦特色产业,大春花生播面2.2万亩、同比增长4.9%,产量0.3万吨、同比增长8.6%;苎麻播面10.1万亩、同比增长3.6%,产量1.1万吨、同比增长4.5%;中草药材播面0.3万亩、同比增长4.8%,产量0.03万吨、同比增长9%;水果产量5.4万吨,同比增长58.2%。其中,三季度蔬菜及食用菌5.5万亩、同比增长8.1%,产量13.9万吨、同比增长12.8%;瓜果类0.1万亩、同比增长43.0%,产量0.4万吨、同比增长66.2%。
(三)做大畜禽产能。一是保证生产效能,提高种猪品质。以法系高繁殖性能种猪品种为育种素材,不断提升种猪遗传性能,丽天牧业成功创建我市的生猪育种场。三季度末,达川区(包括高新区和经开区)生猪存栏48.65万头,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.72万头。二是推动产业升级,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。三季度,带动2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升级,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6家,实现新增产能9万余头。三季度达川区(包括高新区和经开区)分别出栏生猪20.18万头、增长1.45%,牛1.42万头、增长0.19%,羊4.56万只、减少2.22%,家禽248.69万只、增长4.54%。三是加强疫病防控,申报创建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,省级猪蓝耳病净化场各1个,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,做到应免尽免,免疫抗体检测率达90%以上,消毒面达**。
(四)强化区域品牌效应。打造“达川乌梅”名片,8月,百节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,全区乌梅年综合产值达6.4亿元,同比增长4.92%。擦亮“米城大米”金字招牌,“米城大米”年综合产值达0.55亿元,同比增长5%;全力打造巴河百里晚熟柑橘产业带,以爱媛、春见、沃柑等中晚熟型品种为主,综合产值达9.1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
(五)培育新型经营主体。深化“农业发展公司 新型经营主体 村集体 农户”“村集体 专合社农户”等联农带农模式,全区新培育专合社12个,家庭农场60余家,三季度村集体经济新吸收84名农户,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00万元,同比增长21%。
三、存在困难。
一是农业产业发展受市场影响较大,农业付出大,回报低,弃农打工者多,导致农业生产后继无人。二是达川区地处浅丘地区,机耕道路窄,大型农用机械无法到达每一块地块,急需解决农业机械化作业问题,提高机械化率,缓解劳动力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。三是特色产业发展谋划布局不超前。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广不积极,特色产业培育进展较慢。在指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思路不宽,探索不够,农业产业链条短、产品附加值不高。四是农业生产自然风险依然突出。逐步转入秋冬季节,不均衡的降雨量,冷空气等将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风险,将对晚稻及水果等农作物产量带来不确定影响。
四、下步建议
(一)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。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,抓好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。农业部门要积极引导发展绿色、有机、地理标志农产品,要落实惠农政策,提振农业劳动者爱农、扶农、从农的信心,要强化市场营销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、扶持电商发展,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产业兴旺。
(二)切实加强天气监测预警能力。首先气象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大风、暴雨、冰雹、雷电等情况,加强要点地区、重要时段灾害监测预警,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科学有效处置突发情况;其次要增加保险保费补贴额度,增强农户抗风险的能力,提高农业保险参保率,扩大农业保险覆盖;然后要加强技术指导,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等工作,通过各种培训,提高农民面对自然灾害、病虫灾害时防灾减灾能力,提高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水平,促进全区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化水平。
(三)推进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。在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同时,以疫情防控为契机,倒逼生猪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,促进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加快转变,逐步实现生猪养殖业的生态化和集约化。加大宣传力度,缓解养殖户的恐慌情绪,增强养殖户信心,确保生猪产业持续发展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